发布时间:2015-01-16 18:40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
日后,李东生承认,对彩电来讲,最大的挑战和判断的失误,是来自对彩电产业市场和技术转型判断失误估计不足。彼时,汤姆逊下一代技术比较看好DLP(微显背投),而TCL认为PDP(等离子)可能会成为大屏幕彩电的主流。
“后来发现这个判断是错的,DLP没有成为主流,PDP也没有成为主流,LCD快速在两三年内成为主流。”李东生表示,这完全打乱TCL整个整合计划,不但影响到产品技术,还影响到供应链能力和工业能力,这对TCL的挑战非常大。
这一轮LCD转型不单是产品技术和市场的转型,同时对管理和供应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,卖CRT电视就像卖萝卜白菜,并不会快速贬值。而卖LCD电视就像卖海鲜,贬值非常快。一旦LCD电视被拖延较长时间,原本盈利的项目也为变成亏损的项目。
由于彩电技术从CRT快速向LCD转移,汤姆逊原有的彩电技术快速贬值。到2004年底,原来保持盈亏平衡的TCL欧洲彩电业务也出现了巨额亏损。受此影响,欧洲业务的重组代价巨大,拖累了TCL整个公司的业绩,欧洲业务被迫进行大幅度重组。
“对汤姆逊并购项目如果不是那么快的产业转型,其实我们大部分并购目标是能达到的。”但是转型之快,2005年TCL欧洲彩电业务造成很大的损失。对于李东生而言,“这个过程既漫长又痛苦。”
进入2005年,TCL集团宣布其2004年的净利润减少一半,并告之2005年的情况也不太可能转变。2005年,TCL主营业务收入516.8亿元,同比增长28.3%。亏损17.1亿元,同比下降1527.3%。
雪上加霜的是,TCL业绩下滑触动了提前还款的条件。
TCL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时,原本可以做一轮资本市场的融资。不过李东生不想摊薄股权,就做了银行贷款。“银行贷款设了一些条件,运转不好的时候,就触动提前还款的条件,就很被动。”
直接导致TCL集团亏损的,除了合资公司TTE,还有合资公司T&A。T&A是TCL与阿尔卡特的合资公司。
从2004年开始,手机外资品牌利用中国手机进口零关税的政策,推行低价战略,大力向低端手机市场切入。让TCL头痛的还有咄咄逼人的山寨手机市场,山寨手机以足够便宜的价格吸引着数以亿计的草根消费者。
“对手机来讲,我们没有估计到国内市场快速变化。”李东生表示,原来国内手机是TCL最赚钱的业务,是最有底气的大后方,2004年开始业绩快速下滑,变成一个危机四伏的战场。在国外品牌和国内山寨厂的夹击下,国内手机经营环境急剧恶化。
而在国际市场,随着诺基亚在全球范围内大幅降价,T&A营收大面积下滑。2004年6月底与阿尔卡特合资前,TCL手机业务毛利率为22.5%,到2005年3月底,毛利率骤降至5%。
为此,TCL对T&A进行二次重组谈判。2005年初,双方在香港非常艰难地进行二次重组谈判,当天谈到晚上3点半,阿尔卡特负责人同意签订重组协议,TCL再注入2000万现金,阿尔卡特同意收回500多位欧洲的职员。
在阿尔卡特支持下,TCL一年之内慢慢把成本结构调整过来。按每名员工每年10万欧元来计算,此举每年为TCL节省大约5000万欧元的费用。最初没有裁员时,阿尔卡特研发一款手机花费1.3亿人民币,二次重组后只需要3000万人民币。
除了削减成本,TCL还收缩战线,将非核心业务进行压缩,对盈利前景不确定的项目出售。包括变卖TCL国际电工,取消半导体制冷项目,终止2.4G无绳电话项目和一个兼并收购项目。将涉及的9.45亿元资金作为彩电、手机两大主营业务的流动资金。
这场“归核化”调整,并未马上取得见效。
2006年是TCL国际化最艰苦的时候,有一天李东生在北京鸿运轩吃涮羊肉,本来是轻松的时候,但是美国电话打过来,告知重组大额超支,听完电话后,李东生当场砸了两个茶碗和三个盘子。这一年,TCL亏损35.2亿元,达到历史顶峰。
郝义回忆道,“那是国际化最辛苦的时候,那是十年来李东生最生气的场景。”
很多人认为TCL并购失败,但是李东生并不认为失败,“如果让我重新做一次决定,我依然会做跨国并购。如果有机会让我再做一遍,我肯定比这次做的好。”他说。
TCL和阿尔卡特二次重组之后,原有的渠道和客户得到保留,原有的能力大部分也转移到中国来。当时阿尔卡特在上海有一个研发中心,TCL用一年的时间把阿尔卡特在法国研发中心最核心人员动员到上海,成本结构大幅度下降。
技术转移下,TCL获得阿尔卡特手机专利,后来证明这价值巨大。
2006年到2010年,中国手机品牌几乎没有能够进入到欧美主流市场,包括华为和中兴,只能以ODM方式进入市场。“TCL阿尔卡特是一个意外,阿尔卡特的专利对我们非常有价值,我们把中国的工业能力发挥到极至。”李东生说。
对于汤姆逊和阿尔卡特这两桩并购案,李东生总结出几点经验。
一是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一定要充分的准备。当时并购汤姆逊时,“我们应该融资而不要银行贷款,这也是一个教训,不要把东西想的太理想,很多没有想到的困难会发生,所以一定要留着重组的弹药,保持自己有强大的预备队。”
二是人才储备永远不够。“当年如果人才储备力度更大一些,也许我们走得更顺一些。”
三是在产品和市场转型期进行并购,将放大风险,这点要充分地估计。
四是吃透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。TCL两次并购都请了顶级专业机构,投行是摩根斯坦利,投资顾问是第一波士顿,会计师是安永,他们只提到法律法规,潜规则没有提到。“2005年我跟汤姆逊说重组,要裁掉30人,6个月以后一个人没裁,他说要跟工会谈判,裁10人以上,工会说可以裁人,但是要裁掉能找到工作的人,这些我们之前都不知道。”
征途继续
TCL整个国际化经历了曲折,然后重新进入成长的轨迹。连续经历了2005年和2006年的巨亏之后,2007年TCL扭亏为盈,净利润为3.28亿元。自此之后,TCL再未遭遇亏损。
随着海外业务在2009年恢复盈利后,TCL在2010年投资华星光电,主要从事液晶模组的生产。
即使如此,李东生还是决定做下去。“如果没有当年的跨国并购,也不可能有这个决心。”TCL在国内同行中一直领先,在全球形成规模,这个规模领先使得TCL在打造产业链能力更加放得开。
谈到汤姆逊和阿尔卡特这两桩跨国并购,李东生认为是“先输后赢”,给TCL带来了规模效应。2003年并购时TCL销售收入是282亿,2013年TCL集团全球营业总收入853.2亿元。
其中,TCL多媒体2013年LCD电视销量1718.4万台,全球市场占有率达6.5%,居全球第三位,并以18.1%的市场占有率继续位居中国市场第一位。TCL通讯手机出货量5520万部,居全球第五。
《TCL:国际化十年之悟(2)》由河南新闻网-豫都网提供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digi.yuduxx.com/jydq/115041.html,谢谢合作!
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1、未经豫都网(以下简称本网)许可,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。
2、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,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