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5-03-28 13:07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
但是在实际情况下,我们会发现,过于极端的情况很少会出现,通常我们会使用近似于ISO 1600、快门10s;或者ISO 400、快门30s之类的参数。所以这一页我们进行混合测试,来看一下在接近实际的拍摄参数设置下,噪点的变化趋势如何。
在本页测试中,我们恒定曝光参数不变,从ISO100、快门320s开始,经历例如ISO 800、快门40s的参数,终止参数为ISO 25600、快门1.3s。在截图区域上,我们依然截取三个区域,但是由于我们发现长曝噪点多位于纯色区域,因此我们在过渡区域截取纯色区域。
由于热噪在小图表现并不明显,因此建议点击查看大图。笔者也提供了部分放大截图。
为了方便大家观察,笔者提供了三张有代表性的放大图。
测试结论:
根据截图可以看到,虽然ISO 800、快门40s的细节表现比ISO 100略逊,但不可否认这一状态下噪点最少。(320s长曝热噪较多,但这种噪点不会对细节产生直接影响,因此在原片中易被忽视)通过测试,噪点并非我们想象的,感光度越低越纯净。而是呈现“V”型,当感光度与曝光时间达到平衡时,噪点最少。
不过不可否认,高ISO的噪点依然要比长曝凶猛很多。因此,如果您在光线极弱的环境下进行拍摄,过长曝光或者过高ISO都是不可取的。值得注意的是:高ISO与长曝同时发生时,因高感产生的噪点不会因为长曝而快速增加。
·区域测试 不同区域噪点异同
通过了三页测试,或许有些用户有些失望,笔者只是进一步验证了如今的主流观点,并没有太多新的内容。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些少有的测试内容。在这一页我们要做噪点的区域测试,来测试下不同区域的噪点多少。
测试结论:
高光区域:
高光区域由于光讯号本身较充裕,因此在高ISO和低ISO下,噪点增量不大,而且高光区域的噪点色彩并不丰富。因此,在弱光下,如果想要降低噪点,可以适当过曝。
阴影区域:
对于弱光区域,本身光讯号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,因此这时候的信号杂讯要多余本身的真实信号,因此在弱光区域上,提升感光度会带来噪点的迅速提升。
色彩区域:
对于热噪,在纯色区域会有非常明显的表现,而复杂区域则不会。在实际拍摄时,天空,水面都是色彩纯度很高的区域,因此长曝会使得这些区域热噪飞涨,这也是建议将长时间曝光时,可以用短时间曝光叠加的原因。
另外,另一个事实是,高感光会带来宽容度的快速下降,尤其阴影区域,因此光比过大时,还是安心使用低ISO曝光吧。
·降噪测试 机身控噪有何效果
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相机自身降噪功能对于JPG图片噪点的影响。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单一高感光度降噪对于相机的影响,我们在测试中依然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,分别关闭降噪、开启高感光度降噪、开启长时间曝光降噪和两项降噪都开启,来看一下对比效果。
在实际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,其实关于高ISO感光的降噪,主要是“涂抹”,因此高ISO降噪的效果是去除了彩噪,但对于噪点颗粒的去除效果并不好,而且高ISO下,反而会出现色彩结块的现象。
测试结论:
从机身降噪性能来看,高感光降噪的表现有些差强人意,但是长时间曝光降噪的效果却非常好,开启后几乎没有任何热噪,不过开启后,拍摄后机身需要长时间运行,不利于连续拍摄。
长曝降噪原理:
《用事实说话 七项测试揭示相机噪点的秘密(2)》由河南新闻网-豫都网提供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digi.yuduxx.com/smyx/144402.html,谢谢合作!
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1、未经豫都网(以下简称本网)许可,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。
2、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,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