豫都网 > 数码频道 > 家用电器 >

规模化仍然是中国家电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

[摘要]规模化与个性化在家电制造领域是一个尖锐矛盾。规模化是现代化生产的基本特征,在电气化、自动化、标准化的规模化生产,是现代社会化的体现。而个性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部分需求。问题在于,家电这个产业怎样平衡规模化与个性化,把这样一个...

  规模化与个性化在家电制造领域是一个尖锐矛盾。规模化是现代化生产的基本特征,在电气化、自动化、标准化的规模化生产,是现代社会化的体现。而个性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部分需求。问题在于,家电这个产业怎样平衡规模化与个性化,把这样一个矛盾化解,是当前家电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课题,解决不好就有可能在转型升级上走弯路,甚至会被竞争对手抓住机会超越。

  不可否认,家电产业已经进入到全球化、个性化发展新阶段。特别是互联网思维的出现,加速了个性化需求的增加。因此,满足个性化需求就成为家电企业变革转型的课题,很多企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。

  壹

  任何一种模式都是时代进步的产物,也都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。但都不能摆脱基本需求这个基本点。除非到了物质极大地丰富,或许可以满足每一个人极端的个性化需求。问题在于,而当前经济是否到了这样一个阶段。

  制约家电消费的个性化主要是两个方面,一方面是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是否支撑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,有些个性化还只能是土豪们的少数需求。比如120寸的彩电,有没有需求,肯定会有,那是那些住在超级豪宅里的土豪们的最爱。问题是住在100平米左右,甚至100平米以下的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奢望,经济条件和住宅条件就不支撑这样的需求。

  另一方面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是否支撑。不论是全球还是中国,当今的制造业水平已经是很高,基本上都实现电气化、自动化的产线式生产,甚至有些已经进入到智能化。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工业4.0,或者是中国制造2025。但不论是工业4.0还是中国制造2025,最基本的一个特点还是规模化生产。脱离了规模化,你的电气化、自动化优势何从谈起。

  从理论上来讲,家电品未来追求个性化的趋势是可以预见的。问题是,现在的发展阶段似乎还不足以支撑严格意义上的个性化,特别是超越大众经济的个性化需求很难呈现规模,无法与现在的中国制造2025相匹配。

  可以这样预见,以现代制造业为核心的规模化、标准化,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

  贰

  如果从理论上还无法阐述个性化与规模化的矛盾与统一的话,我们再举一个汽车行业的例子,似乎更能够说明问题。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消费的不同层次与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,从而正确理解家电的个性化需求的地位。

  不难发现,消费者对于车的消费也是有两个明显的层次。一个是土豪级的炫富消费,是身份的象征,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代步工具。比如像阿斯顿·马丁、宾利、迈巴赫、玛莎拉蒂、莲花等,不仅只有少数人消费的起,同是也是他们身份地位的标志。其个性化十足,是纯手工精雕细琢打造而成,价格也是以天价来形容,不是大众消费者用得起的。

  另一个就是普通老百姓的代步工具。作为普通百姓的代步工具的车来说,它的基本特性就是方便、安全、舒适和价格适宜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具有高度性价比。能够实现高性价比,必须是在规模化、标准化的生产线完成。否则,以手工打造一款功能俱全的汽车,其价格必然会高企,不可能成为大众消费品。

  汽车如此,家电亦是如此。况且,家电是在家庭居室中使用,虽然也有品质高低之分,但总不像汽车那样在外招摇过市,成为土豪们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。因此,人们更看重家电品的实用功能,而不是其他的展示和象征。

  叁

  回过头来,再看看家电领域的个性化,还是要输于功能的实用性。毋庸置疑,家电产品的属性就是功能性产品,彩电就是用来看节目、娱乐的,空调就是用来调节看齐温度的,冰箱就是用来储藏食物的,洗衣机就是用来洗涤衣物的。它们不能像豪车那样开出去炫富,象征自己的财富与地位。

  因此,功能性属性决定了家电的同一性要大于个性。当然在实用功能前提下,家电品也具有个性化,但这种个性化是依附在实用功能之上,过分强调个性化是不足取的,至少在现阶段个性化还无法主导市场主流。

  当然,个性化在家电品需求上也不能忽视。其实,在以往的产品研发中的市场调研、发掘需求,实际上就是寻找潜在个性化需求,但绝不是一二个人的极端个性化,而是一批人个性化的集合,最终还是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化。

  为何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化呢?这与现代化生产的基本特征规模化、标准化息息相关。试想,极端的某一个个性化需求,怎么能够放在现代化生产线上去制造?不采用规模化生产,产品的成本怎么会下来呢?

  肆

  包括笔者在内,很多人认为现在的经济水平和制造能力,还不足以支撑极端个性化家电品的需求。目前的个性化还是需要把诸多个性化集合,形成一个个性化的规模化。实际上,以往的产品开发期间做的产品调研、需求调研,都是在做个性化需求的搜集归纳和集合。

  通过调研就是把用户的潜在个性化需求了解清楚,从而有针对性的去研发、创新、储备新产品,一旦潜在的需求积攒到一定数量级,就可以通过产线迅速转变为现实产品。这样才能既满足个性化需求,又能体现高度智能化生产线的价值。

  而随着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渐深入到家电制造业采购、制造、产品设计,以及这些不同环节的整合,最后形成基于供应链流程的整合创新。同时通过互联网的普及,厂家与用户实际上已经大大缩短距离,厂家可以迅速、便捷的了解到用户随时出现的个性化需求。

  试想,如果用户的定制个性化需求,是一个极端的、小众的、难以在现代化产线上生产的,你的所谓个性化定制还有意义吗?比如说,一个用户要求生产一个异形冰箱,需求就那么几台,你能为此开发一个价值几百万的磨具?除非此用户是个极端土豪,能够为此买单。

  因此,以用户为导向满足用户需求,也必须符合客观实际。至少是可以在产线上生产且有一定数量规模的需求。问题是,极致的、奇葩的个性化是不是适合家电这样高度标准化的产品上。况且,智能化均采取模块化,而越是模块化越接近规模化。所以说,用户为导向不可以极端化和绝对化,符合实际才是真切的。

  否则,生产冰箱是跟生产玛莎拉蒂那样,用用黄金做原材料,手工来精雕细琢。关键在于家电产品不是汽车,如此出来价值上百万一台的冰箱恐怕土豪也不会去买,因为需求的痛点不是在冰箱是什么做的,有多精贵,而是在于它的使用价值。

  伍

  以用户为导向这个理念是没有错的,错误在于机械的去理解个性化,把需求的个性化绝对化、片面化和庸俗化。甚至是拿个性需求作为说辞,编织所谓的创新的皇帝新衣。

  实际上,以往家电企业的任何一个产品创新,都不是凭空而来。好的产品创新是经过用户需求的调研,找到一类用户的需求痛点,然后进行研制开发。这样创新的产品才具有在现代化流水线上操作的可能性。

  迄今为止的中国家电的优势还是在于规模化,彩电60%的产能在中国,空调、冰箱、洗衣机80%以上的产能在中国。家电能够成为中国的新名片,就在于形成了产业链配套基础之上的规模。国家倡导的“中国制造2025”,规模化生产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。

  另一方面不论是在中国,还是全球市场,大众消费是主流消费群体,支撑着家电产业的不断发展。土豪级的极端个性化消费仍然是少之又少,短期内绝不可能支撑中国家电的继续高歌猛进。当然,我们也不应该排斥极端个性化消费,但那个是有专业企业去承担,而绝非现在的智能化、自动化生产线。

  因此,在现今市场需求和生产方式,规模化仍然是中国家电企业的优势。如果,以个性化需求做托辞,否认自动化、智能化带来的规模化,那就有可能犯战略性错误。满足极端个性化,或许经济发展到理论上的共产主义,也就是商品可以极大地满足需求时才会真真落地。现时还是要尊重市场的基本规律。


《规模化仍然是中国家电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》河南新闻-豫都网提供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digi.yuduxx.com/jydq/717655.html,谢谢合作!

[责任编辑:admin]

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
1、未经豫都网(以下简称本网)许可,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。

2、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3、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,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。

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>>

返回豫都网首页
版权所有: 豫都网 Copyright(c) 2010-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.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
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来信通知,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,谢谢!邮箱:admin@yuduxx.com
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
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