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4-06-15 16:11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
不少消费者在实际逛商场中往往会“货比三家”,然后再做出决定是否购买。但是网购时,由于网店价位已经十分低廉,所以往往懒得去“货比三家”,这样一来,就让一些价位虚高的网店钻了空子。笔者经常会遇到同样的一台洗衣机,两个网店售价相差500元之多。
其次:收货时一定要当面验货
由于不少网友之前没有网购大型家电的经验,所以在第一次收到洗衣机、冰箱等大家电时,往往会忽略了当面验货这一重要流程;而快递员为了节省时间也通常不会提醒消费者验货。不出问题一切都好,一旦出现问题,孰是孰非很难说得清楚。所以当面网购家电当面验货这一环节不可缺少。
明白消费 远离陷阱
陷阱1:低廉成本,降低产品标准
市场上没有空穴来风的事情,大幅度降价产品的背后着巨大的“陷阱”。据知情人介绍,很多商家的降价产品货源都来自南方部分厂家,没有厂家的支持商家是不会赔本赚吆喝的。一般而言,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是降低成本的主要驱动力,如果企业在这两者没有明显革新,反而向市场抛售超低价的产品,那么原因只有一个:通过偷工减料、以次充好、以假充真等手段来降低成本,然后打着低价幌子来误导、蒙骗消费者。这些产品在质量、性能、安全等方面与正常产品有巨大的差距,这种现象在以材料成本驱动的白色家电上尤为常见,今年市场某些品牌销售的超低价冰箱、洗衣机在产品质量和性能上就必然大打折扣,产品虽然卖出去了,但是高返修率的现象频频出现。
陷阱2:消化老品,抛售库存家电
大家可能不知道,中秋和黄金周这样的节日,国美大中苏宁等卖场的销售额度会是普通的10倍,这当然是家电企业最理想的销售旺季,不少家电企业将乘机抛售积压多时的库存产品。消费者购买了这样的降价家电看似捡了个大便宜,实际上是背上了沉重的包袱,因为这些超低价产品存在更大的安全、性能隐患,以及高昂的维修成本。比如有消费者购买的降价滚筒洗衣机电脑板没有安全保护。像这样的产品消费者买着便宜,但用着昂贵,从长远来看并不合算。
陷阱3:节前提价,节中打折
有的厂家还会跟消费者玩“先提价,后打折”的游戏,比如节前将某款家电产品的价格先上调,过节时再下调几百元到几千元。其实,下调后的价格才是其真正的零售价。不熟悉市场的消费者,常常会被厂家这样的烟幕弹所迷惑。其实,消费者心里只要有一杆秤,对相同的产品比较一下,就能辨别出哪些产品是令人担忧的低价,就不会再盲目冲动花冤枉钱。
《捂紧钱包 夏季买空调要做足哪些功课?(2)》由河南新闻网-豫都网提供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digi.yuduxx.com/jydq/30320.html,谢谢合作!
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1、未经豫都网(以下简称本网)许可,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。
2、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,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。